|
|
|
奪命殺手 加州醫院敗血症威脅增
|
加州醫院有愈來愈多人罹患敗血症。 |
|
(編譯葉心嵐/洛杉磯六日電)加州資料顯示,新冠病毒威脅加州醫院的同時,另一個奪命殺手也在近幾年悄悄來襲:加州醫院有愈來愈多人罹患敗血症,包括在醫院內部感染敗血症的患者。
《洛杉磯時報》報導,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敗血症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在對抗感染時,反而對身體造成破壞。身體釋出對抗感染的化學物質和蛋白質可能對健康細胞及感染細胞造成傷害,引起發炎、血管洩漏和血栓,最後可能導致組織壞損和器官衰竭。
醫療照護改善研究機構(IHI)執行長瑪特(Kedar Mate)表示,在全美各地,敗血症每年奪走的人命超過乳癌、HIV/愛滋及鴉片類藥物過量加總。
「敗血症是醫院死亡主因之一」,瑪特說。「這是長期存在的事實,在疫情期間甚至更嚴重。」
大部分敗血症患者是在院外感染,但因為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也存在院內感染敗血症的風險。根據資料,這項威脅在疫情期間更加嚴重: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加州「院內感染」重度敗血症的患者增加逾46%。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健康照護品質改善部門科學家拉斯丁格(Lindsey Lastinger)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暫時性的。
醫師指出,敗血症早期很難發現,但容易治療,隨著症狀愈來愈明顯,治療也變得更棘手。敗血症有許多不同症狀,非常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包括:意識模糊、呼吸急促、皮膚濕冷和發燒。
南加大醫學院教授庫瑪(Santhi Kumar)指出,辨識敗血症缺乏「黃金測試法則」。
敗血症聯盟(Sepsis Alliance)前主席暨急診醫師莫朗德(Karin Molander)表示,敗血症可能來自細菌、霉菌、病毒或甚至寄生蟲感染,醫師的「挑戰在於當患者因為發燒走進急診室時,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哪種感染造成」。治療方式依引發敗血症的感染原因決定,但最常見的是抗生素,因為許多敗血症與細菌感染有關。
疫情讓風險進一步增加:新冠病毒的感染本身可能導致敗血症;新冠病毒讓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住進醫院,增加感染敗血症風險。根據加州資料,2021年在加州醫院病歿的敗血症患者,將近40%確診新冠病毒。部分確診患者住院時間長達幾周,增加罹患其他併發症、引起敗血症的風險。
「你在醫院的時間愈長,愈可能發生更多狀況」,傳染病醫師庫瓦罕華(Maita Kuvhenguhwa)表示。「你躺著不能動,所以會有壓瘡風險,不只是背部,也可能出現在氧氣罩下方的臉部…然後傷口可能感染。」
專家指出,疫情也可能讓醫院對其他類型的感染控制鬆懈,因為人手不足,破壞醫院的例行程序。以加州為例,在疫情期間准許部分醫院放寬相關要求。
|
|
[Bac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