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紐時:媒體優質內容較點閱率更具影響力
|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目前除針對不同閱讀群眾提供符合需求的內容之外,更以提供更優質內容方式吸引願意付費用戶訂閱。 |
|
(綜合報導)紐約時報科技內容副主編Quentin Hardy日前指出,在智慧型手機等移動互聯網應用越來越為普及之下,過往建立在PC思維的網路閱讀模式已經有大幅度的改變,因此過去強調以點閱率、曝光量換取廣告內容的經營模式也面臨更大挑戰諸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目前除針對不同閱讀群眾提供符合需求的內容之外,更以提供更優質內容方式吸引願意付費用戶訂閱,藉此區隔不同聽眾族群。 Connect 2016活動期間,紐約時報科技內容副主編Quentin Hardy在內美國媒體,以及包含PinWest等中國媒體、自媒體淺談在移動互聯網逐漸興盛之後的內容操作重點,多數均已改變過去PC思維所帶動的網路內容呈現方式,甚至已經不再將重心放在內容是否能爭取驚人點閱率,而更著重如何透過不同方式發揮影響力,藉此重新贏回讀者向心力。同時,變現模式也從「傳統」點閱率換取廣告曝光量,進而轉變成以其他形式爭取更多獲利,而非僅以內容主導多數獲利來源。 同時,因為透過行動裝置閱讀網頁內容的行為也持續在改變,使用者開始透過手機搜尋服務搜尋所需資訊,或是透過App、社群服務進行「閱讀」,更促使使用者對於單一媒體向心力越來越為薄弱,導致媒體在內容經營也勢必要以全新思維面對,而非固守單一經營面相。 就目前紐約時報經營模式來看,除了持續透過Twitter、Facebook等多數使用者經常接觸的社群服務平台發佈新聞即時資訊,藉此穩固本身在社群傳播影響力,同時也在透過社群媒體告知使用者消息重點之後,再透過本身網站、報紙呈現新聞更完整內容,甚至透過網站內容傳播彈性提供更完整、深入報導,配合虛擬實境、360度環景等新技術呈現更「真實」的報導內容,例如去年尼泊爾大地震時候,紐約時報便曾利用360度環景技術以Google Maps街景方式,於網站內容呈現尼泊爾災後景象,甚至提供地震前後景象比對,讓使用者能有更深層閱讀感受。 相較過往PC時代經常強調以點閱率、曝光量換取廣告營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生態似乎已經不能再以相同模式經營,畢竟使用者閱讀習慣已經不再依賴單一或特定媒體,而是仰賴搜尋、社群傳播管道讀取資訊,因此網站流量、內容點閱率的實質意義也不再與過往相同,反而僅能成為部分參考指標。就過往社群投票決定當日新聞頭條的Digg.com方面認為,現有的媒體經營思維應該將選擇權交還給使用者,使其決定哪些內容才是自己心目中的頭條,媒體本身應退後一步重新構思如何發揮自身影響力,重新吸引使用者閱讀本身提供內容。 相較傳統報媒能以發行量作為廣告曝光量化依據,在PC時代的網頁內容呈現時,不少媒體便習慣將網站點閱流量、內容曝光量視為廣告曝光量化標準,並且多半以此作為經營獲利主要來源。 Quentin Hardy進一步表示,在現行以行動裝置獲取資訊為主的閱讀模式中,要將使用者侷限在單一媒體網站、報導內容,並且透過點閱率、流量等方式換取廣告營收,已經無法成為主要永續經營模式,市場生態已經從過往以主流媒體為王的局面,發展到部落客、自媒體、分眾網站等「新媒體」大舉搶奪市場閱讀流量,媒體經營模式確實已經無法再向過往僅透過網站流量吸引廣告營收。 因此,諸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目前除針對不同閱讀群眾提供符合需求的內容之外,更以提供更優質內容方式吸引願意付費用戶訂閱,藉此區隔不同聽眾族群,另外也配合社群平台擴散本身媒體影響力道,並且結合線下活動與使用者進一步互動、聆聽需求,藉此改善本身內容經營方向,進而爭取透過網站廣告以外的更大營收,確保本身可永續經營、生存。 市場另一個案例,則是全面以付費訂閱、每天少量更新內容的The Information網站。不同諸多媒體網站以大量即時、改寫、採訪內容爭取流量,或是以亂槍打鳥形式吸引群眾目光,The Information網站每天幾乎僅更新2-3則內容,同時訂閱價格也比其他媒體內容更高,但相對提供更深入且具影響力的報導內容,因此也吸引不少市場經營者付費訂閱。而類似模式也發生在華爾街日報,雖然本身網站仍提供給予一般讀者閱讀內容,但深度報導或當日重點新聞仍須透過付費才能閱讀。 但這樣的情況,似乎也挑戰媒體本身是否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培育記者、編輯能力,藉此產生值得市場付費閱讀的優質內容,而非僅以大量參差不齊的內容濫竽充數。 Quentin Hardy認為,媒體本身職責不應該只是一昧追求流量、點閱數等量化數值,而是應該思索如何發揮本身媒體影響力,同時也並非單方向追求滿足讀者喜好,導致忽略本身立場所應扮演角色,更應重視如何配合時代變化、使用行為改變之下,透過更新思維、科技與網頁技術呈現更優質報導內容,重新挽回讀者對其信心。 但如何在越來越多競爭之下尋求生存,確實也成為目前媒體面臨難題,只是在單純透過流量變現已經無法成為唯一生存模式情況下,媒體如何藉由本身影響力、發展優勢爭取更多獲利,也將成為接下來最大考驗。
|
|
[Bac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