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毅 楊惠姍夫婦
琉璃世界 神雕俠侶
|
(記者老亭諺 專訪)
曾在台灣電影界風靡一時的導演張毅和女演員楊惠姍夫婦,在演藝事業巔峰時決心告別電影界投身琉璃藝術,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們創立的琉璃工房不僅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更將以南加州為據點代表中國傳統藝術走入西方文化。
台北出生的張毅,於1971年從世新三專電影製作科畢業後,便開始展開導演生涯,他所執導的「我這樣過了一生」影片,曾獲頒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獎,另一部電影「我的愛」,則榮獲美國紐約綜藝雜誌評選為台灣電影1895年到1995年百間的百年十大電影傑作之一。
楊惠姍則畢業於靜宜大學,是台灣七○年代家喻戶曉的演員,曾因演出電影「小逃犯」和「我這樣過了一生」等片,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另外一部與張毅合作的作品「玉卿嫂」,則讓她在亞太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
擁有演戲天賦的她,在當時成為台灣電影界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家,但在一九八七年人生事業最巔峰時期,她卻選擇離開電影界,與當時陷入熱戀的張毅投身琉璃藝術。
張毅表示,早期法國製造的水晶玻璃藝術品最有名,但中國早在兩千年前就懂得如何用玻璃製品作為裝飾,但沒有將它發揚光大,於是他與楊惠姍從對琉璃製作一無所知到一步步學習、實驗,將琉璃藝術重新定位,才逐漸將富有中國傳統思想的琉璃作品推展到極致。
楊惠姍說,創立琉璃工房初期最需要克服的是技術問題,他們花費十多年時間苦心研究特殊琉璃脫腊鑄造法,從摸索、實驗,到控制水、溫度和作出完整的作品,一投入在製作琉璃時,她可以在工作室待一整天,直到張毅催促她該回家休息時,她至少會再做兩個小時才離開,回到家後仍不願放棄的繼續做到隔天清晨五點,雖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出完美作品,但她深信過程累積成果,享受每一次製作的經驗。
另一個困難在於將琉璃作品推向實際市場,有次他們特地從台北坐車南下高雄,向開家具店的朋友表示希望能將作品放在店內展示,讓逛家具的客人有機會欣賞到他們精緻的琉璃作品,但當時台灣社會崇尚舶來品,認為歐洲藝術品才是品位代表,老闆一看到他們作品便開始批評,但凡事都有第一次,楊惠姍說不輕易放棄才是成功關鍵。
楊惠姍將中國人重視的大自然和諧融入她所有的琉璃作品中,雖然一個實驗作品可能最少耗時六個月,但楊惠姍所創作出的作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自由開放的造型中,融入人文情懷及意義,再以極具挑戰的琉璃脫蠟鑄造法結合吹製法完成繁複細緻的作品,而拍過超過一百二十部電影體驗過上百種人生,正是楊惠姍創作的靈感來源;張毅說,他們的作品富含東方情感和倫理思想,流露出的關懷與愛與西方抽象特色不同,只要仔細觀賞就能感受其中含意。
張毅與楊惠姍秉持著「永遠不斷創造有益人生的作品」,堅持透過水晶作品賦予新的精神價值,這樣的堅持讓琉璃工房成為台灣文化創意事業先驅,版圖由台灣、上海、北京,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直營超過七十間藝廊。
張毅說,十二年前他們受美國友人邀請在加州聖蓋博開設了全美第一間琉璃工房,雖然朋友臨時退出代理,但他們仍不放棄將琉璃藝術推展到海外的企圖;2008年三月琉璃工房舊金山藝廊開幕,同年在紐約法拉盛再開新店,楊惠姍說,舊金山的藝廊位在猶太博物館對街,附近是有名的博物館區,各國文化齊聚一堂,琉璃工房正是中國傳統藝術代表。
2011年他們再度回到南加州,在布雷亞購物中心(Brea Mall)介紹首次在南加州推出的展覽主題「花舞魚飛春光聚」和「焰火裡的禪靜」,並於一月十四日正式開幕,下一站目標為精品齊聚的South Coast Plaza。
張毅表示,若只在華人區開設藝廊並不算是走入不同文化,選在布雷亞是因為看準了當地集合了各種族裔的特色,希望所有人不分種族都能欣賞中國琉璃藝術,而楊惠姍則堅持就算在海外推展琉璃藝術,也絕不會為了迎合地方文化改變作品特色。
張毅和楊惠姍常往返世界各地,最大樂趣就是品嚐各式美食,這次來洛杉磯吃到了墨西哥風味沙拉讚不絕口,但再忙錄,楊惠姍也不放棄任何一刻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她說,有次在上海北京的路途往返中,飛機上張毅心肌梗塞突發呼吸困難,嚇的她不知道該怎辦,經過休養後張毅現在身體非常健康,楊惠姍時時抱著感恩的心情。
他們現在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上海,但有時為了與家人相聚,兩天內往返台北也在所不惜,前陣子上海舉行世界博覽會,楊惠姍特地邀請母親和婆婆一同前往參觀,在農曆過年時更把握團聚機會,體貼的她特地安排全家去陽光普照的新加坡過新年,體驗不同的年節氣氛。
除了琉璃事業,張毅最近為了ㄧ圓和已故知名導演楊德昌的動畫夢想,積極籌畫以楊德昌「追風」故事為背景和清明上河圖為架構的動畫,預計兩年內推出,期望將一般電影無法呈現的概念與場景,透過動畫完整呈現,另外計畫完成的動畫電影包括「黑屁股」和「長江動物園」等,楊惠姍則秉著她豐富的電影經驗和細膩的觀察力,提供張毅動畫作品中角色的細節建議。
張毅說,中國內需市場龐大,每年一百億元的業績對台灣文化產業業者是一大挑戰,除了需更多練習和從失敗經驗中學習,他也鼓勵台灣以自由優勢提升競爭力,勤奮努力的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品牌。
|
<Back>
|
|
|